故事开始以前,最初的那些春天,阳光洒在杨树上,风吹来,闪银光,街道平静而温暖,钟走得好慢,那是我还不识人生之味的年代。
是的,我的故事要从那年的春天说起,那年厦门的春天可以用炎热来形容,3月底的气温就来到了30+。本打算再跟队友们踢完最后一届球赛再离校的,可刚到学校的那天就接到上船的通知。好吧,接受挑战。
2015年4月2日,我从福州飞广州,广州飞多哈,多哈再飞开罗,到了开罗再驱车4个小时来到Port Said, 在那里住了一晚,第二天一大早又坐了两三个小时的车来到了上船港口Damietta,由此开始了我的征程。
刚上船时,对什么都好奇,对什么都害怕,还好当时船上有个同届校友比我先去一个航次,也算是一点小小的安慰吧。当天,二轨就让我跟着他去熟悉了下机舱,简单了解了下备车的流程。恰好当天是清明,所以等船开出去就收工了。接下来的日子里,白天就跟着师傅学,晚上就去看看说明书,白天遇到的问题可以从书里去找答案,为什么这个问题要这么处理,从哪里入手去分析这个问题,书中都能学到。所以,每天晚上看两小时书就成了我雷打不动的娱乐项目(在码头除外,码头有可能晚上要起来看冷柜,肯定也是要上上网,下下地)。“做电的,首先就是要把冷柜给处理好,机舱的倒可以慢慢来学。”这是我第一个师傅当时给我说的。到以后升职的时候,冷柜这方面是领导考核的重点,如果连基本的冷柜问题都不能处理的话,那就不要谈升职了。因为升上来之后,冷柜几乎都是小电在弄,在小电自己没办法解决的时候,老电才会来处理。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,书上的毕竟光靠脑袋去想肯定是不够,所以还得结合实际。因为船上冷柜不多,我记得最多的时候也就才120个左右(我上条船,在巴塞罗那一个码头就装了280个),冷柜出的问题也少,毕竟这东西还是要靠实践来积累经验的,之后好一段时间,师傅说让我自由发挥,我就会去甲板上对着冷柜说明书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的找,至少我们得知道这是什么,干什么用的,等出现问题我们也好判断。
(凌晨五点的纽约港)
从4月4号上船,到11月13号休假回家,7个多月的时间,东起印度,西至美国东海岸,经历了夏天摇摆的印度洋,也见识了大西洋的狂野与宁静,船上生活可能会略显乏味,这就得自己找乐子了。没事打打乒乓球,跑跑步,周末下午去打打篮球,都是不错的消遣。记得有次周天下午,我们在船尾打篮球,有个人把球直接冲我脑袋传过来,可能是足球踢太多,第一反应不是用手去挡,而是下意识的用头给顶回去,好了,这一顶,直接把球给顶海里去了,后面就有人开玩笑说下次我再来就要把铁丝网给拉起来了。
(气象万千的海上风光)
在家里休息了三个月,我就上了第二条船,刚刚好,在家过春节,2016年2月20号,正月十三,背起行囊,又开始了我的征程。这条船我们电的加上我就有3个人,老电师傅就让我一直跟着他,冷柜就都是小电在弄,在忙不过来的时候他才叫我,所以这次我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机舱里面的东西。因为这船的主机是ME的,跟上条船的MC相比有很大的不同,老电师傅为了让我更快的更直观的了解,就把他的培训资料给了我。至于冷柜,虽然接触是少了,但师傅会隔三差五的给我出冷柜方面的问题让我回答,所以冷柜还是没落下。每天晚上还是坚持看书(这是必须的),除此之外,师傅也会让我做些简单的paper work,我也是从这条船才开始学习PMS的使用。
十二个多月的时候,老电师傅第一次向老轨提了我升职的事,十三个半月的时候我拿到的第一份升职推荐信。
(斯坦普斯之旅)
除了工作,肯定是要有生活的嘛。这次是国内到美西,到了洛杉矶篮球赛是肯定不会错过的啦,四月底,恰逢快船跟开拓者的季后赛,所以二副,三轨,小电,还有我就去斯坦普斯中心感受了下,不巧的是这场比赛之前,格里芬,保罗都报销了。另外,这条船有靠厦门,我也借此机会回学校跟学弟们踢了场球。8月15号,休假回家。
9月底,公司通知我准备上船,2016年10月2号,我从蛇口登上了我航海生涯的第三条船。可能是之前有做过相同船型的缘故吧,这次上手明显比之前快很多。在这条船,我冷柜实践技术猛增,老电师傅把冷柜交由我来处理,所以我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冷柜,遇到问题自己先试着处理,没办法搞定就立马找师傅。冷柜要学,机舱里面的也不能落下,白天工作,晚上还是得看书。在这条船3个月不到的时候,我拿到的第二份升职推荐信,也很幸运的升了职。升职不仅是自己不懈努力的结果,也得感谢老电师傅的提携,老轨,二轨的信任,更得感谢代理公司的默默付出。
1月13号放船回家,等着1月25号直接去下条船做小电。
2017年1月25号,我来到第四条船。这是一条13,208 TEUs的船,新的船型,新的环境,你得有自己的思维,能独立处理一些问题,所以学习是不能停止的。这次有到巴塞罗那,我也借此机会去感受了下加泰罗尼亚风情,去了趟诺坎普,即使我只是曼联球迷。
(西班牙风光)
我的故事还在继续,你的故事讲到了哪?